當前位置: 百年建筑網> 百年頻道>資訊>企業動態> 李葉青:以“能耗雙控”促進水泥工業高質量發展

李葉青:以“能耗雙控”促進水泥工業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評論
摘要:

中國水泥工業已進入長期性、全局性的產能過剩時代,目前產能過剩率已超過40%,預計未來需求量還將繼續下降,行業供需矛盾也會進一步加劇。 國辦發〔2016〕34號《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

中國水泥工業已進入長期性、全局性的產能過剩時代,目前產能過剩率已超過40%,預計未來需求量還將繼續下降,行業供需矛盾也會進一步加劇。

國辦發〔2016〕34號《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產能置換”和“錯峰生產”等措施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建材行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這個政策在開始幾年,不管是壓減相關地區的熟料產能還是減輕采暖期大氣污染,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2019年前后,政策執行中卻發生了偏差,由于一些“落后”“低效”甚至“僵尸”產能參與到了產能置換,而置換產能又完全按照窯徑來核定,就導致了一些置換批復產能為5000tpd的熟料生產線建成后實際產能達到了7000tpd,4000tpd的實際產能達到了6000tpd以上。2020年以后,很多企業發現了這中間的“奧秘”,也紛紛開始提產改造,推動實際產能大幅提升,形成了全年錯峰停窯30%、產能增長40%、實際產量不減反增的現象,能源消耗總量、污染物排放量和碳排放總量也沒有因錯峰而減少。同時,實際產量的增長導致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不少地區不得不推出越來越多的錯峰停窯天數,最終陷入了“越是錯峰停窯,越是提產改造;越是提產改造,錯峰停窯天數越增越多”的惡性循環。一些企業投入了大量資金提產改造的“先進生產線”,換來了卻是100天甚至200天以上的停窯,幾乎成為“僵尸企業”。

無論是2030年前碳達峰還是2060年前碳中和,本質都是要控制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強度控制是過程的保障,總量控制才能完成結果目標。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中提出要“嚴格能耗強度控制”和“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中也專門提到要“以總量控制為基礎,以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為關鍵”。

以“天數”為標準的錯峰生產,可以在重污染天氣緩解大氣污染情況,但對熟料產量及二氧化碳總量的削減沒有達到預想效果。我認為,通過熟料綜合能耗強度和總量的“雙控”來實現供需平衡和有效減碳,既能促進節能減排,又能實現供給側改革的落地實現,還能充分利用現行已經開展的工信部門熟料產能公示、節能監察和發改部門的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企業摸底調查等工作成果。具體建議措施如下:

1.單家水泥企業的能源消耗強度完全遵從發改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GB 16780-2021年版)》中相關要求。

2.能源消耗總量控制指標可參考下式設置:

T=A*B*C*(1-D)

其中:T—窯線熟料綜合能耗總量目標(噸標煤);

A—額定熟料產能,按各省工信廳公告的年度水泥熟料生產線清單中的設計產能和實測窯徑換算產能制定(取小)(噸/日);

B—行業標準運行天數,通常取310天;

C—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強度目標值(千克標煤/噸熟料),可選取GB16780-2021中的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2級指標107千克標煤/噸熟料;

D—能源負荷下降系數(%),全國性或各地區根據能耗雙控指標分解目標制定,可按年調整。

3.結合工信部國家節能監察和發改委關于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清單核查機制來保障落實。


資訊編輯:羅瑩 021-26093550
資訊監督:樂衛揚 021-26093827
資訊投訴:陳杰 021-26093100

相關閱讀

為你推薦